彌陀本願法語第四十條
◎會影響你的,是你一直不清楚你自己,過去學佛會認為不管世間發生什麼事都無所謂,其實都是在逃避事情,想要遠離煩惱,殊不知越遠離逃避,煩惱越多。
今日遇到本願,正是要你認清你是煩惱罪惡的人,被彌陀佛的光照出而得救,和彌陀成為一體,機法一體,到那時候煩惱即菩提,也就不用擔心了。
煩惱苦惱是暫時,未來的果報是淨土,還瞎操心什麼。
◎講解開示:
會造成我們一生是否幸福,最主要的是自己是否清楚自己。雖然別人也會影響我們,環境也會改變我們,但最重要的就是我們要清楚自己的實相,自己的本來面目是什麼?
我們本身是否能清楚自己,才是最重要的。
過去學佛,會認為不管世間發生什麼事都無所謂,其實都是在逃避事情。
我在學佛,這些世間的俗事、雜事我不管,只有世俗的人才管這些世俗的事。
我的境界很高,我的心不可以執著,世間的事情能夠遠離,能夠不管就儘量不管,讓其他的人去操心。
我就是好好的看佛法、聽佛法,抱著這樣的心態是不正確的。覺得自己學了佛法,目空一切,認為自己境界很高,這就是驕慢的心。
人都有一顆驕慢的心,自己沒有發覺。
越是努力學佛,越看到自己想要遠離世間的一些俗事、雜事。確實沒有錯,世間的事情都會讓我們覺得很心煩,每天同樣的家事做再做,怎麼做也做不完,有時候也想逃避遠離,但是逃避了就行嗎?
不想做就沒事了嗎?
絕對不是,沒有人會幫我們做,自己不做,這些事情還是存在,所以越是不想做越是煩惱。
人對世間種種的事情,學了佛之後,就覺得自己很清高,比別人還有修行,比別人好很多,這些都是驕慢自負的心。
自認為高人一等,想要逃避種種的事情,事情也不會過去。越是逃避,家裡的人就越反感,對我們就越多的埋怨。
因為逃避反而受到很多的刺激、傷害、打擊。
別人的眼光看我們,越學越奇怪,最後變成一個目空一切的怪人。
這樣的事情發生,都怪我們自己,沒有真正的把佛法運用在生活上。
佛法告訴我們,要去面對我們的生活,面對我們的人生而不是逃避,越是遠離,煩惱反而越多。
佛法最重要的就是要應用在生活上,對人親切,言行一致,修忍辱。
沒有去面對也不知道我們真正的心是怎麼樣,只想逃避只想遠離的人,事情就更多。
所以只有面對煩惱,面對生活,把佛法融入在生活之中,才是最重要。
覺得自己很好,別人都很壞,別人都是世俗的人,世俗的人管世俗的事,這就是驕慢的心,是學佛最大的障礙。
影響自己的還是自己的心,自己的心障礙自己走這一條求道的路,不是別人造成,是我們自己。我們自己看不清楚自己,看不到自己的驕慢,越是努力的聽聞佛法,越要看到自己有一顆驕慢的心。
自己怎麼看,也不會徹底。
就像有人說:「我知道我不好,我知道我有罪惡,但是我還是有好的地方啊!也有長處啊!」
以自己的欲望,一顆驕慢的心去看自己,有時候覺得自己壞,有時也會覺得我還不會壞到哪裡,怎麼看也不徹底。
而如何才能徹底?就是要被阿彌陀佛的光照出我們。
阿彌陀佛的光,就是阿彌陀佛的願力。
以阿彌陀佛的願力看我們,我們都是煩惱具足、業障很重的人。
以佛的願力看眾生,微塵般的罪惡也看出來,更何況五逆罪、十惡罪的人,甚至會造謗法罪,是無緣得救的人。
以阿彌陀佛的光明願力,必定把我們照得清清楚楚,被阿彌陀佛的光照出我們真實的形相,也會被阿彌陀佛救度。
阿彌陀佛說:「唯除的人是無法得救的人,我必定要把你救起。」
是無法得救,沒有出離之緣的人,必定會墮落的人,阿彌陀佛說:「我必定要救度你。」
被救度的時候,會和阿彌陀佛成為『機法一體』。
所謂的機就是自己。
很清楚知道自己現在就是罪惡生死的凡夫,會造罪、造惡的人,是有煩惱的人。
同時也會清楚法。
所謂的法就是阿彌陀佛的本願力,阿彌陀佛要救度我們的力量,同時很清楚,這就是機法一體。
機法兩種一具的深信,是對機和法同時很清楚的知道,就是得救。
得救的時候,煩惱即菩提。
煩惱就是我們的心,人的心有煩惱,是煩惱具足的凡夫。
菩提就是阿彌陀佛的佛心,對阿彌陀佛要救度我們的慈悲,要救度我們的心意,同時很清楚。
阿彌陀佛的佛心就是慈悲心,就是要賜給我們『南無阿彌陀佛』六字名號的功德,這就是菩提。
以我們凡夫的心,和阿彌陀佛的佛心成為一體,就是得救。這時候也就不用擔心了,不管遇到什麼樣的業緣,遇到什麼樣的煩惱,這些都是暫時的。
煩惱會過去,未來的果報必定是淨土。
這時,就不用再操心,不用像以前那樣逃避煩惱,才能讓我們真正的安心,真正能夠很開朗、很歡喜、很滿足。
來聽佛法就要面對我們的人生,面對生死,如果不能面對而逃避,是沒有用的,聽佛法心態最重要。
心態錯誤了,偏差了,這一條路就不能達到。
佛法跟生活是一體的兩面,『佛法離不開生活,生活也離不開佛法。』不是說我們去逃避種種的事情,就能夠解決,反而積極去面對的人,才能真正的解決問題。
在我們這一生當中,來聽聞佛法,我們要把所聽到的教義,應用在生活上,從生活上去實踐努力。
而不是任何事情不管、不理,到最後一定會出問題。
所以只有面對煩惱、面對生死去解脫,從煩惱的人生能夠成為往生淨土的身分。
沒有走過這一段心路歷程,就無法體會到煩惱即菩提的心境。被阿彌陀佛的願力照出我們真實的自己,和阿彌陀佛成為一體,不用再操心人生會如何。
不用再擔心我的生活跟佛法會矛盾、衝突。
一般學佛的人總把精神放在佛法上,生活就會乏於照顧,無法兼顧。
如果把精神放在生活上,佛法又會疏忽,這都是因為沒有和阿彌陀佛成為一體,沒有成為煩惱即菩提的身分。
所以兩方面總會矛盾,會覺得衝突。
跟阿彌陀佛成為一體了,自力的想法捨掉了,無明暗打破了,我們就不用再擔心和操心了。